电气图纸设计结构3—向下简化
在前面的博文中谈到了结构的向上扩展,就个人而言,我更倾向于前面博文中提到的页结构B,但当面对客户的标准要求或者电气认知层面的问题时,我们可能需要将结构向下简化,能让客户更迅速的理解图纸结构体系。
1> -页名(全局页名结构,后面简称页结构D)
=功能组名称(标识)+安装位置(描述)-器件名
这种结构在”谈谈电气图纸设计结构1”中提过,即页名在整个项目中都是唯一的,同页结构A相比,少了功能组的限定,图纸中任意位置的交互参照都是通过页码直接对应的,由于器件名称使用了标识性的功能组和描述性的安装位置,在使用中,该页结构的实际规范应该是:
=功能组名称(描述)+安装位置(描述) -页名
之前谈论过,“描述”对页名没有任何限定,其作用主要是为了指定页里面的元器件的默认属性(功能属性和位置属性)。结构D同结构A相比,在器件命名和标识上,两者可以做到没有任何差别,差别在于页名是全局的还是非全局的(由功能组限定),全局页名利于精确定位查找,功能组限定页名则利于图纸的规划管理,交互参照中包含的功能组信息也能给阅读者额外的信息描述,譬如一个急停电路串入了多个功能组中的某种元器件触点,在查阅电路时,结构A通过交互参照提供的功能组信息就知道了是哪些功能组元器件进入了急停连锁,但结构D则无法看出。
当然这种差别,每个人有不同的意见。
2> -页名(全局页名结构)
+安装位置(描述)-器件名
同1>中的结构相比,上述两者的页结构其实是相同的,不同点就是器件的名称也是全局的,而安装位置是描述性的,甚至于你在实际设计图纸中,可以完全把功能组名称和安装位置忽视掉,这就回到了传统CAD的绘图时代,那时国内的图纸根本就没有功能组和安装位置的概念:页名和器件名称都是全局唯一的。在使用中,该页结构的实际规范应该是:
=功能组名称(描述)+安装位置(描述) -页名
器件没有功能组属性,但页中为何包含了“功能组描述”属性呢?其主要是为了对页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也就是说上述这种结构,你可以完全抛弃功能组和安装位置的概念,按照传统CAD的形式画图,也可以将功能组的概念引入,对页进行分类,就像之前博客提到的标准功能组概念,你可以把1-3页放到ST11(主进线电路),4-10页放到ST21(控制分配电路),依次类推,目的是方便查阅图纸。
器件名是全局的,但保留了安装位置属性,主要是便于查找器件和对器件进行面板排布,当然你也可以完全舍弃安装位置的概念。由于页名是全局的,器件名称也是全局的,可以使用“[页名]器件标识符[计数]”的形式来命名,(哎,总算找到了那么一点优点),而这点在Eplan中正好是自动设定的(包括页名修改后,通过更新器件名称也能立即更新所有页名发生更改的器件名称),当然它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通过实际标识的元器件名称可以立即找到图纸中的位置。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当电柜一旦配好后(元器件标识都已经做好),原理图中的页名就不能再修改了,否则就会导致元器件名称发生改变,对应的柜内的元器件标识都需要更换,这有时可能是灾难性的,在某些作为产品提供的电气项目中,由于产品本身的属性就是设备在现场不怎么会改变,这时可以采用上述的器件命名方式,但在大型工程项目中,不建议这样做,因为当你把电柜配置好后,可能还曾在图纸的修改,而这对器件标识都是有风险的。
好了,就如同文章开头说的,如果让我选择结构,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结构B,但如果非要我在上述两种方式中选择页结构不可,那就只能选择方式1>,它是我"向下简化”结构中的容忍下限。
上述规范2>完全兼容传统的绘图方式,但为什么需要加入功能组呢?这是一个设计理念和标准规范的问题,在后续文章“无处不在的模块化设计”中会特别强调标准化的设计理念,这个理念代表着效率和质量。